2025年6月29日,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俄罗斯工程院与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永东教授应邀赴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以“我国交通电动化发展路线图”为主题作了学术报告。报告在学院新主楼G区1012会议室举行,吸引了电气学院师生及科研人员百余人参与,现场学术氛围热烈。
本次学术报告会,由电气学院院长迟庆国主持。学术报告伊始,迟庆国院长向与会师生介绍了李永东教授的个人简介与学术成就。随后,李永东教授结合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系统阐释了交通电动化的技术路径与产业布局。
李永东教授进行学术报告
李永东教授的报告,以我国高铁牵引系统为开篇,揭示了电力电子技术如何推动“中国速度”崛起。介绍了团队研发的中高频变换器、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技术在多个国产动车组上的应用,实现了电机、变流器等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此外,李永东教授还阐述了船舶电力系统和推进电气化、新能源汽车电驱动、多电飞机和航空电源等领域的技术路线图图,提出“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MC)”技术对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作用。他强调:“未来交通电动化需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体系,电力电子技术是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终端用户设备的桥梁。”
学术报告会现场
报告结束后,李永东教授与现场师生展开深度交流。针对学生提出的“交通电动化与人工智能融合趋势”“极端环境下电力电子设备可靠性”等问题,他结合团队在铁路、舰船等场景的实战经验,提出“硬件冗余+软件自适应”的解决方案。一位博士研究生表示:“李教授的报告让我认识到,基础理论研究必须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这为我们指明了科研方向。”
李永东教授与师生进行交流
哈尔滨理工大学终身荣誉教授蔡蔚在总结中指出:“未来交通电动化将向稀土永磁电机和碳化硅等宽禁带功率半导体以及智能分布驱动等方向发展。李永东教授的学术成果与工程实践,为哈理工电气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学院将以此次报告为契机,深化与清华大学电气学科在交通电动化领域的合作,共同攻克核心零部件/元器件、新材料开发与应用等‘卡脖子’难题。”
此次学术报告不仅展现了李永东教授在交通电动化领域的领军地位,也为哈尔滨理工大学师生搭建了与顶尖学者对话的平台。
报告会后师生与李永东教授合影
李永东现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进电能变换与电气化交通团队负责人,清华大学新概念汽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电源学会会士,电气化交通专委会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电力电子专委会副主任,电控装置及系统专委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IEEE IAS 北京分会主席,英国IET Fellow。
主要从事高性能、大容量、全数字化交流电机控制系统理论和应用研究,尤其在交流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理论及其数字化实现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控制方法和理论,成果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主持开发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和高压大容量异步电机变频调速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出版专著和教材五部,发表论文近五百篇,其中SCI收录论文二百多篇,被列为美国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和国际权威学术出版社爱思唯尔(Elsevier)共同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World's Top 2% Scientists),2024年电气电子领域大陆学者第29名、清华大学在职教师第1名。
在校学习经历:1978-198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系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3-1987年在法国图卢兹国家理工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1990年在清华大学成为我国电机和电力电子专业首位博士后,合作导师为时任校长高景德院士。随后留清华大学任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