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天地

电气学院“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优秀寒假社会实践 (七)

更新时间:2023-03-23 点击次数:365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我院开展了《“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寒假社会实践活动》,鼓励我院学生积极参与到政务实践、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让大学生在服务家乡、服务人民中学思践悟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目前这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实践项目,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分享给大家,以供大家学习和交流。


实践人:孙朗

实践地点:安徽省涡阳县公吉寺镇犁耙行政村

实践分类:公益服务

基层爱老敬老“智汇行”

一:实践概况

走进老人家中,通过与老人的交谈,进一步了解国家养老政策的落实情况感受我国最真实的基层老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培养自己社会责任意识和尊老爱老扶老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以第一人称视角身临其境的感受其老年人群体的困难之处,从而更好从根本上帮助身边老人解决生活问题。

二、实践内容

这次实践中,我有幸来到了我们行政村的一位李爷爷家,李爷爷是一名退伍党员,也是我们的前辈,李爷爷自从老伴离开之后就一直一个人在家生活,他的大儿子成家后外出务工,两个闺女也嫁到好人家中,每年过年回来都会来看望他。

李爷爷特别乐观和慈祥,身体也特别好。我们到他家中,大多数时间都在陪他聊天,人都是害怕孤单的,这点我相信每个人都感同身受,而对于老人来说,他们或许是经历的比较多,习惯了这种感觉,所以在李爷爷话语和表情中,我们看不出什么失落感。当时正值年后人员外出离乡的高峰,很难想象一家人大院子聚集那么多子孙后代重逢的热闹日子,结果最后还是大梦初醒,一年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是自己一个人独守老家。李爷爷说子孙们有自己的事儿,自己也不愿去劳烦他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老一辈的就不要多劳烦他们了,其实每个人都想自己的孩子能陪伴自己身边,或者有人能陪着说说话聊聊天,但迫于现实,我们可能都有成为空巢老人的一天,空巢老人也许物质上得到了子女很好的呵护,但他能最缺的就是子女们的精神上的温暖。


从李爷爷家中出来之后,我们来到了韩奶奶家中。她的家是一间活动板房,房子也就20平方,房子不大但打开电暖扇或者关上门时候很温暖。进到韩奶奶家中时,她当时误以为是她孙子回来了,连忙问我是不是谁谁,当时我心头一震,心里有点难受,在我们介绍自己然后告诉她我们的来意后,她笑了说不用麻烦我们,自己也能干,其实我知道韩奶奶是不想麻烦别人。

韩奶奶今年86岁,跟钟南山院士是同龄人,自己有三个儿子,一个闺女,都已成家立室,而自己因为身体原因,有些事情不能自理,需要三个儿子轮流照顾,正好他的三个儿子都在家中务农,但他们都有自己的家事,每天基本都是送个饭就没有什么交集了,而韩奶奶自己也不能走路方便,整天只能卧在床上,要么就在门口随便走走看看风景,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我们离开的时候,望着她一个人坐在门口孤单的身影,不由得红了眼眶。

三、实践感悟

我想要做些改变大现状的事情,但我感到自己的无力和无能,我能做的或许也只有眼前的帮忙干的活和陪他们聊聊天说说话,或许这对老人来说就是最大的礼物。我也希望我们每个年轻人都能善待每一位老年人,多陪陪自己身边的老年人说说话,他们就是我们未来的模样。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这样想,那么这个社会一定会形成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挂的局面。关爱孤寡老人和空巢老人不光是党和国家的工作,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和义务,这牵扯到我们中华民族文明和道德的发展。通过此次的活动,我希望全社会的人都去尊敬、关爱老人,让我们人人都伸出温暖的手,把爱心传递下去,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帮助老人们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给老人们多一份关爱,形成全社会“爱老、尊老、敬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