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巾帼不言大爱有声———访“全国三八红旗手”博士生导师张晓虹

更新时间:2010-06-30 点击次数:707

阳春三月,伴随着温暖的阳光,来自首都北京的一个喜讯传到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院党总支书记、博士生导师张晓虹喜获“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屡获殊荣的她,又一次戴上荣誉的花环,鲜红的党旗与辛勤的汗水再一次让她熠熠生辉。

探索科技前沿校企合作为企业产品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走进张晓虹书记的办公室,一面鲜红的党旗悬挂在醒目的位置,室内陈设简单,干净而整齐,一摞摞中英文书籍和材料提醒着笔者,身为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她所肩负的科研攻关压力。

她长期从事工程电介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自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光联合测量研究PLS纳米复合物局部放电与介电性能”和“PLS纳米复合材料结构形态与介电性能机理研究”等课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及配套经费70余万元,并在聚合物———无机纳米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研究领域处于国内外先进水平。

在不断探索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工作的同时,她还积极参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技术开发工作,在潜油电机绝缘、潜油泵电缆技术等方面与大庆石油管理局形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自2003年以来先后完成“适用于150℃井温潜油电泵机组研制”、“潜油电机绝缘系统匹配性评价与改进”、“螺杆泵定子橡胶配方设计和性能研究”等相关技术开发课题8项,为企业创造利润约600多万元。经过张晓虹的技术开发、绝缘结构改型、产品性能评价等,使产品可靠性进一步加强,从而为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和技术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

06级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研究生高俊国,从2004年本科毕业设计开始就跟着张老师学习,这些年老师在教学科研上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最忙碌的时候张老师来实验室很早,帮学生们设计试验方案、做好实验准备,手把手地教,还反复叮嘱:高压试验安全第一,必须时时、处处小心。”“我们的试验有时会持续到半夜,张老师总是要等到试验全部结束才最后离开实验室,虽然做试验比较辛苦,可大家都非常快乐。”科研上付出的辛苦不仅仅是在实验室,查阅资料和理论研究用去的时间更是无法统计。“我们的试验工作量比较大,特别需要老师的指导,为了尽可能快地对我们提交的试验报告加以修改,张老师经常工作到凌晨才能休息。”实验室的学生如是说。多年来辛苦的努力不仅换来了学生的成长,近年来,张晓虹结合自己的研究工作,先后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EI、SCI收录30余篇。

深藏育人大爱追随恩师学生甘愿放弃保研

在张晓虹心中,科研是亮点,育人更是亮点。她从教20多年来,一直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首要任务。谈到教书育人,她说: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教他们怎样做人,让他们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高尚的情操,使其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材,应该是教师更重要的课题。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很多学生表示,从小学开始,好像所有的老师都是特别关注那些学习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但是,在张晓虹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发自心底的真诚的关爱,她那慈爱的微笑和热情的问候就向阳光温暖着他们的心灵。他们发现张老师不仅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发自内心的关心与帮助,而且会对后进生有特别的“关照”。除了对后进生生活上的嘘寒问暖,学习上的多加指点,张晓虹还注意与他们课上课下交流,用心关注学生所关注的问题,适当的加以引导,引申出人生的哲理。

与学生建立起真挚地“亦师亦友”关系、把学生看作自己的朋友,是张晓虹真实育人情怀的展现,也是她与学生交心的方式。她积极提倡和践行师生的平等与相互尊重,无论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还是那些不思进取,让老师和父母都头痛的学生,她始终以“亦师亦友”的角色,热情关心、关注着她所接触和指导的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学业进步。师生的真情有时用语言难以表达,05级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研究生吉泉泉为了能够成为张老师的研究生,甚至毅然放弃了免试保研的机会,参加了全国统考而最终如愿以偿。他说这么做不仅是对学科专业的喜爱,更多的是对张老师育人情怀的敬佩。05级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研究生刘佳银,从本科起就是张老师的授业弟子,更是从大四起就进入张老师的课题组进行研究工作。她说:“从张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做事情要有一个正确态度,明确的目标。而且,她会在潜移默化中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除了生活的关心、学业的指导,每次见了临近毕业的学生,张晓虹都会关切地询问他们的工作是否落实,有时甚至舍出面子找自己的同学、朋友予以推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面对笔者,实验室的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表示,“实验室的兄弟姐妹就像一家人,而张老师就像我们的母亲。”

谈到她的学生,张老师眼神中就会流露出特别的光彩。令她十分欣慰的是,很多学生在路上看到她,都会十分热情地同她打招呼,其中甚至还有好多她没教过的其他院系的学生,而这也让她感到由衷的喜悦和快乐。

我愿化作阳光把党的温暖送到广大师生的心坎

电气学院党总支是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名博士生导师以及百名以上学生党员的一个高教战线的基层党组织。自从1982年留校任教以来,张书记就一直耕耘在电气学院这片沃土之上。过去一提到电气学院,大家的印象往往就是科研实力很强,而现在让张书记感到欣慰的是,在很多领导和教师的眼中,电气学院已经变成了一个党务工作与科研工作同样齐头并进的学院。

一如对待教学和科研工作那样,张书记以满腔的热情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全力以赴地做好学院党总支书记的工作。通过激发和调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电气学院的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5年电气学院党总支被我校党委评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先进党总支”,2006年又被省委高校工委评为“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07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更是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对于电气学院的青年教师,张书记就是他们无话不说的朋友。工作、学习、生活上的喜悦与她分享,遇到困难也乐于向她敞开心扉倾诉。“把党的关心和温暖通过自己的工作传递到他们身上,这是我最高兴的事。”近3年来,学院先后有7位青年教师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目前其中的3位青年教师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青年教师的成长着实使张书记喜悦,而学子们的生活与学习却是她永远的牵挂。“我虽然不能让我的每一个贫困的学生脱离困境,但我会尽全力去使他们感受到关怀和温暖”。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只要学生遇到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她都会尽全力去帮助。2004年和2005年先后有2位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因为家境贫困最后一年的学费无法支付,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了张书记,张书记了解并核实了他们的情况后,二话不说分别替他们垫付了最后一年的学费。现在这2位同学已硕士毕业或即将毕业,他们还经常给张老师打电话请教学术上的问题、倾诉生活上的喜怒哀乐。06级研究生高俊国有一次在试验中因为设备漏电的非人为原因,受到电击,张老师闻讯马上赶到,在看到没有造成伤害后才放心离开,后来她还和身为医生的母亲一起到宿舍看望并带去了营养品,小高到现在想起来仍十分感动。

到目前为止究竟帮助过多少学生,张晓虹已无法一一记清。

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晓虹的倡导下,学院党员、教师自发成立了“电气·师缘”基金会。希望通过教师的爱心行动和援助之手,帮助特困学生在遭遇突发事件时解决燃眉之急。基金会成立2年多的时间里,已先后资助了电信04-2班患骨折外伤的特困生罗昌伦同学、电气02-3班患骨科疾病的特困生安明同学和遭遇失去双亲变故、家庭特困的电气03-1班孙宏丽同学以及15名06级大一特困生等共计9600余元。

雷清泉院士是一位拥有2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张书记攻读硕士学位时的导师。他以素有的平实的语言这样评价到,“她的为人、学识我了解,是我培养的一名优秀学生,真心实意地关心同志,考虑自己的利益很少,甘心为大家服务。”寥寥数语,却掷地有声。

海不辞东流,大之至矣。张晓虹就这样长期工作在高校教学科研第一线,始终以勤奋忘我的刻苦钻研精神和敏锐活跃的学术创新意识不断攀登科学高峰,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被学生视为良师益友,在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团结和带领着全院的党员和广大师生在各项工作中不断创造佳绩。走出张书记的办公室,回首,鲜红的党旗下,她的身影愈加光辉。